查看原文
其他

【AT】关于如火如荼的产业园设计,你作为建筑师了解多少?

2017-12-30 现有粉丝超过30万 《建筑技艺》杂志

《建筑技艺》2017年10期导读

当代语境下的产业园区设计

产业建筑在20世纪初曾经是推动现代建筑师探索新结构、空间与材料的创新建筑类型,促进了建筑艺术、工程与生产三者的有机融合。在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从早期将工业厂房从市区迁移至郊区、将生活与生产分离,到近年来“产城融合”理念的提出,产业园区扮演了地方经济发动机的角色,是政府聚焦资源、产业改革创新的重要实践平台。


2017年6月,《建筑技艺》杂志社联合启迪设计在苏州举办了“产业集群与技术集成——现代科技城产业园一体化设计”论坛(点击了解详情),众多建筑师、规划师和产业园区负责人探讨和分享了在新时代语境下的产业园区的策划研究与一体化设计实践。可以预见,未来的产业建筑、产业园区将更具灵活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基于上述论坛的研讨内容,《建筑技艺》策划了本期专题。我们邀请了知名设计企业、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结合成功项目实践,解读如何从产业定位到规划设计、分项设计,直至落实到运维。


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设计方应该去思考如何更科学地传达出专业知识,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带动业主和建设方去思考;业主应当改变以往的观念,与设计方一起积极参与到园区建设的全过程中去。二者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提升竞争力、摆脱困境,实现新一轮的发展。


 INTRODUCTION 

 —— 主题导览 —— 


《高科技园区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思考——访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王振军》


受访人:王振军,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王振军工作室主持人

首先剖析了于高科技园区的定义和其具备的特征,分析了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对城市的影响以及建成后与城市的关系。因此,建筑师的任务就是通过建筑语言和景观语言,把人、物理环境、科技与生产方式这三个要素整合起来,才是需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和出发点。科技园区的设计和建设应当避免过度奢华和资源浪费,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合理介入既有环境并做到最优,避免设计用力过猛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分析了高科技园区对城市的结构“两极化”这一现象的影响,详细介绍了高科技园区设计中最关键的定性设计和定量设计问题,对园区的后期运营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文章中还详细介绍了王振军总建筑师指导设计的优秀产业园区案例:上海浦东软件园一、二、三期,中国信达(合肥)灾备及后援基地,海盐杭州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产业引领的科技城一体化设计实践》


撰文:查金荣,启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总建筑师

           张筠之,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一工作室副主任

科技城从最初的“工业园”模式,发展到“产业园”模式,直至发展为产城融合示范区,实现了从曾经的招商引资转变为如今的产业生态链的转型升级。在科技城的规划设计中,产业引领与一体化的运营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首先介绍了科技城建设关注的重点方面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对科技城的社会形态、业态组成、理论体系支撑、战略策划和运营模式进行了分析介绍。并以两个实例对文章中的理论和指导思想做详细解析:以江苏硅谷核心区项目为例,介绍如何打造以数字产城为引领,依托大学、企业科研等建立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以中传科技文化园为例,解析如何打造依托文化创意、数字媒体等产业构建的科技文化体验基地。


《数字产城—— 新常态下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探索》


撰文:韩宝山,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首先介绍了数字产城理念提出的背景和含义,结合启迪设计的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实践,对数字产城理念下的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和产业园区规划设计者的应对策略做出总结和梳理。详细分析了数字产城的优势:让园区与城市协作更密切、创建适合产业创新发展生态的空间模式、以产业生态为引领,空间生态为支撑、强化“社区-校区-园区”融合的联动发展。


数字产城的目标是通过整合政府、园区、社区、校区等现代城市各领域的参与者,形成产业、生活和数字的整体化解决方案。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改善创新软环境、提升园区内企业的协作发展,引导和推动城市园区完成“从制造到智造”、“从分散到集聚”、“从工园到公园”转化的核心使命。


《高技术产业园区空间形态析微——创新环境与空间体系》


撰文:董霄龙,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

自二十世纪末开始,代表高技术产业园区的新产业空间开始出现。信息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形成、信息化生产与管理方式这三种相互关联的历史过程彼此作用,横向网络代替纵向管理模式,柔性专业化代替了标准化,新的信息经济组织形式适应了不断变化的世界需求和多样的文化价值观。纵览国际、国内,为创新和开发新技术及与工业生产有关的不同类型高技术产业园区不断更新、蔓延在城市空间中,城市和地区的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本文所指与城市空间和产业园区创新环境关联的空间形态,主要是从在地性、情感性、生态性三个层面对特定建设目标进行的城市空间和建筑环境解析,通过中国电信浙江创新园(西区)项目、上海中烟技术改造项目、青岛颐中易地技改项目的创作实践案例,从每个项目的特有背景解读并发现概念的源点,拓展、强化、营造项目的区域视野、生态特征、城市记忆和场所精神。


《在三种语境中解读“产城融合”时代—— gmp 的产业建筑设计观》


撰文:吴蔚,德国gmp 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中国区合伙人

           郑珊珊,德国gmp 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北京分公司公共关系及出版交流负责人

从早期将工业厂房从市区迁移至郊区、将生活与生产分离,到近年来“产城融合”理念的提出,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城市功能分区已经过时,而在城市混合功能区开发的一种全新定义的工业生态可以作为催化剂,以此来推动城市生产制造业的复兴。产业建筑正变得更具创新性、可持续性与景观性。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一体化,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融合,这将是当代产业建筑开发的主要策略。


gmp一直参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摸索城市语境下产业建筑的不同姿态与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对话式设计哲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套产业建筑设计观。上海临港重工业区厂房设计、上海漕河泾现代服务集聚区三方办公楼、北京华为科技厂房总部园区,这三个项目分别代表了郊区工业厂房、市中心总部办公、近郊企业园区三种不同类型的产业建筑,针对不同的基地语境与设计任务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设计策略。


(点此了解文章详细内容)


《张江集电港三期华鑫慧天地产业园区设计——访刘宇扬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刘宇扬》


受访人:刘宇扬,刘宇扬建筑事务所(Atelier Liu Yuyang Architects)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华鑫慧天地项目由刘宇扬建筑事务所与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组成的建筑设计联合团队完成,整个园区由18栋多层研发建筑(4或5层)和2栋高层研发建筑(12层)组成。通过研究高容量、高密度条件下,集中办公园区的空间规划、建筑设计的可能性,将原有的工业属性转化为研发办公业态,并形成有效的城市更新手段。混合的建筑类型、不同尺度与不同领域感的公共空间、个性化与差异化的建筑形象,在同一个园区内被有效地融合、组织在一起,互相促进,共同形成了一个高品质体验的当代创新园区。


针对业主提出的“开发独栋式总部办公楼”的设想,面对这种“零碎空间”,提出了“板块漂移”的理念,在严格控制容积率的基础上,做到高效、合理并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并将此理念进行组织并贯穿于各个功能空间中。将混合的建筑类型、不同空间尺度和差异化的空间形象组织、融合在一起,协调低层办公空间、园林式总部办公楼和高层智能化办公塔楼的关系。从窄巷到花园,从小径到广场,其多层级、具有趣味的室外空间设计借鉴了日本和南欧地区都市主义发展中的人文特质,更是上海里弄和邻里生活情怀的回归。


《英飞特科技园区设计思考》


撰文:张春梅,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

工业建筑性质的项目设计对于工业流程要求极其专业,而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产业园区则要求具备更复杂、更高效的多样化功能。这就要求建筑师要以巧妙的方式,通过复合、多元的功能组织,激发产业园区自身的活力以及无限创新的可能性,同时要做到“以人为本”。


英飞特科技园的建筑形象以塑造具有可识别性的企业整体形象为基本要求,以体现企业升腾、进取的无限发展可能为主旨。以两组首尾相连的流动体量为原型,将人们在时空转换中的行为感受和思绪感悟融入其中,使相对抽象的建筑意向转变为具象化的实体表达,黑白分明的两组体块相互咬合、交织,互相支持、升腾。设计力求将园区打造成为兼具功能性与标志性的“城市综合体”,将内向和外向特性转化为一种有机的组合之后,建筑呈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生动。



新型的产业园区设计,无论从功能设定还是以人为本的空间体验出发,都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简单、粗暴的工业园区设计。企业的功能需求设定可作为建筑和规划设计的基础,建筑师与业主之间需要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建筑师更要给业主提出全方位的专业建议,启发业主自身对于建筑愿景的创新思维。只有业主和建筑师共同的“愿力”达成共识,具有符合时代精神乃至超越当前意识的建筑设计才能拥有诞生的肥沃土壤。


《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园设计—— 访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李宁》


受访人:李宁,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第一建筑事业部总经理

产业园区不同于都市型的办公环境,一般都位于离城市核心区较远的位置,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园位于北京市南六环外的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建筑密度较低,具有形成花园式办公环境的先天条件,在规划和设计上给建筑师提供了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本项目共有两个地块,分为一期和二期,采用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模式,项目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


“谷”是园区规划的主要概念,以“谷”的流动性形态融合渗透到整个园区;以“谷”为规划构架,连接园区与周边的两个地块;以“谷”为线索,规划人的行为与心理流线;以“谷”联系园区各大功能板块,将各建筑灵活有机地布置在其两侧,建筑与“谷”良好地融为一体,“谷”的概念也会延续到二期地块的设计中,保证两个地块在建成后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园区的规划与景观冠以一个剧本式的场景感——“中国元素”主题,也为园区创造出一系列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一连串画面感,最大程度地赋予产业园文化归属感和独特性,使园区拥有独特的气质。


要建设一个有活力、有生命力的产业园区,需要贯彻“三态合一”的理念——精准的功能业态、宜人的空间形态、低碳的环境生态。在产业园区设计中,要对产业园区有精准的产业定位,凭借精准的功能业态指导后期的一系列设计,最终营造出宜人的空间形态和低碳的环境生态。


《深圳坂田物资工业园改造——深圳云里智能园》


撰文:李煦,恒筑建筑事务所设计总监理

作为龙岗产业升级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云里智能园积极响应国家及地方的产业政策,意在通过全生态产业链的打造,将园区转变为集众创空间、智能硬件试产基地、供应链管理与研发孵化中心、加速器、品牌发布中心于一身的创新产业聚集地,并将配备智能硬件和智能装备的360°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科技园区的建筑设计在建筑结构、平面空间划分、立面设计等方面均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结构改造方面,采用统一的柱网模数为建筑空间的合理安排提供最大的灵活性,以适应创新企业不断流动和变更、产业活动相互更迭、互动的要求;在平面改造方面,在功能与空间划分上表现出“清晰”与“模糊”的双重性格;在立面改造方面,重新进行了立面划分、角落打开、主力面整合和立面重新营造等工作。



想了解本期更多精彩内容,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购买本期杂志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产品一

米俊仁曹晓昕、张同共同设计的斗栱图架正式上线,可提供基座刻字定制服务,售价588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产品二

杨晓燕设计、曹晓昕监制的全球首款座包2.0版全新上线,和COACH、GUCCI同一代工厂优选顶级生产商,售价299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产品三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详情请点击图片。


=====================

关于《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迎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80。(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示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